2016-11-04 17:13:39
没有人会相信仅仅倾听就可以治愈大部分心灵的痛苦。
我也不信,在我刚开始做心理医生的时候。
来访者们说不了几句,我就要跳出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人生的路应该怎么走,心灵的痛苦应该如何搞定……
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我学过的那一长串的技术、我花过的那一大堆的时间、我付出的那一大坨金钱啊?
这短短的一句话,我已经说了三个“我”。
如果咨询的那“50分钟的一小时”内,充满了“我”的话,来访者要跑完了。因为这里太多“我”,没地方给“他”。
幸亏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所有老师都说,倾听是第一位的。
后来我越来越能够在心理咨询室里专注地听,我的来访者越来越多。
很多初入门的心理医生问我,“怎么我的来访者都跑了?”
我的答案总是不变的,“你听的不够。”
有次我和人开玩笑,一次咨询800块钱的话,如果你能保证提供40分钟的专注倾听的话,那就值700块。
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喜欢说、说、说,倾听已经濒临绝迹,是一种非常昂贵、异常稀缺的资源。这东西太值钱了。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仅仅倾听就可以治疗心理疾病。
其实被人倾听,这是一种本能需要。
每个人遇到心结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找人倾诉。
我问过无数来访者:“你在来找我之前,已经痛苦了一段时间,告诉我,这段时间你是怎么撑过来的,你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好受一些?”
在来访者们列出来的一大堆事情中,“找人倾诉”,几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选项。
心理咨询之所以有市场,往往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来访者找不到人倾诉;
第二,来访者找到的倾诉对象,没法提供全神贯注地、长期坚持地倾听。
以倾听为主的心理动力学疗法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美国它一度成为雄霸美国心理治疗领域50多年的疗法,然后才逐渐让出自己地盘,那几乎100%的占有率差不多跌了一半,让人们感概:精神分析衰落了。
随之而起的各种各样把心理动力学治疗妖魔化的传说,比如说,“这东西根本没有用”,或者“这东西花费太长时间。”
但是心理医生们都知道,只要你认真倾听,很多症状少则几次,多则十多二十次就消除了。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治疗有效、我很有用”的结果,你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宣布,“我们伟大的心理治疗已经胜利结束,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然后来访者会走,也许一去不回,也许去了还会回来。
但是如果你继续听下去,克服你对“成功”、“有用”的欲望听下去,你会听到你这辈子从来没听说过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也是来访者自己从来没有去听或者很长时间不敢去听的东西。
《现在全明白了!》这本书的作者Stockton就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他每天听他人的故事,整整五十多年。
然后他记录下了他听到的这些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他告诉人们两点:
第一,谈话疗法为什么会起效;
第二,它是怎么起效的。
第一次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这本书应该发给每个做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来访者还有他们的家里人看。
然后我们组织了一个20个人的咨询师团队,翻译讨论这本书,翻译者们同时接受Stockton的督导。
等到这个工作小组结束的时候,我的想法是,这本书也应该作为教材,给每个初学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心理医生看看。
Stockton抓住了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核心——自我认识。
很多人都以为心理医生是一个教导者,一个指路明灯,一个或慈祥或严厉的老师。
其实,在做心理动力学疗法,比如自我认识疗法的时候,心理医生的心态是敬畏和好奇——对真理的敬畏,对来访者会如何通过自我认识而自我疗愈的好奇。
正因为分析者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来访者可以成为一个知道自己很多的人;
如果分析者宣称自己知道一切,那么来访者就必然成为一个盲目的人。
治疗师要带着苏格拉底那样的谦卑心态,聆听,这样才能听到真理的声音;
这实在是无比地困难,这要求我们放下自恋,承认自己无知。
在学习、翻译Stockton的这本书和这个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我们20位译者有的遭受了自恋打击,有的经历了自恋修复,有的依旧故我,什么改变都没有发生。
我想这本书的读者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心路历程。
无论是什么样的历程,都祝愿你的生命中,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属于你的,
在这个地方、这段时间,
有那么一个人,
可以提供一双专注倾听的耳朵。